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西医结合护理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

ISSN:2709-1961 / eISSN:2789-0430

主办:中华中西医结合护理学会和澳大利亚健康护理学院

出版:国际转化医学杂志社有限公司

主编:马静

周期:月刊

电话:00 852-30696896

邮箱:tg@jitm.hk

  • 最新文章
  • 过刊浏览
  • 精选论文集
更多
Volume 11 期 9,2025 2025年11卷第9期
  • 论著

    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领域,中山市中医院研究团队发现,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复方四黄液持续冲洗能显著促进创面愈合,缩短康复时间,清除坏死组织与细菌,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

    张玉芳, 陈惠冰

    DOI:10.55111/j.issn2709-1961.20250708004
    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复方四黄液持续冲洗在糖尿病足溃疡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4年9月—2025年2月中山市中医院创伤骨科病区及门诊就诊的68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采取便携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0.9%氯化钠溶液持续冲洗,观察组采取便携式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复方四黄液持续冲洗。记录患者创面面积变化情况,对比两组创面清洁时间、干预7 d后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干预1、2、3周后坏死组织清除率、细菌清除率,干预前后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创面面积较干预前缩小,且观察组创面面积较对照组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的创面清洁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1),干预7 d后疼痛评分相较于对照组降低(P<0.01)。两组患者干预2、3周后坏死组织清除率、细菌清除率相较于干预1周后升高,且观察组坏死组织清除率、细菌清除率更高(P<0.01)。相较于干预前,两组患者IL-8、IL-1β、IL-6水平干预后降低,且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1)。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足溃疡伤口护理中,采用便携式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复方四黄液持续冲洗可以进一步促进创面愈合,缩短康复时间,清除创面坏死组织与细菌,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伤口护理;负压封闭引流;持续冲洗;复方四黄液;中医护理;炎症   
    3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XML><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28755114 false
    更新时间:2025-10-01
    最新研究发现,腔内心电图实时导航技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上臂植入式输液港尖端定位中,精准性、操作效率及安全性均优于传统X线定位,为化疗静脉通路管理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

    房蓓蓓

    DOI:10.55111/j.issn2709-1961.20250704004
    摘要: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IC-ECG)实时导航技术与传统X线在上臂植入式输液港尖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分析IC-ECG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2年2月—2025年3月需行上臂植入式输液港置入的乳腺癌化疗患者240例,按区组随机法分为IC-ECG组(n=120)与X线组(n=120)。X线组采用超声引导联合体表测量(胸锁关节至第三肋间距离法)预估导管长度,经X线透视确认尖端位置,由医生在上臂皮下埋入输液港;IC-ECG组通过实时监测P波形态变化(P波增幅且P/R比值稳定于50%~80%为导管尖端到位标准),实现动态导航确认定位导管尖端位置,由医生在上臂皮下埋入输液港。比较两组导管尖端一次到位率、操作效率(导管置入操作耗时)及安全性指标(并发症、操作性疼痛)。结果IC-ECG组呈现显著优势:①精准性:导管尖端一次到位率IC-ECG组优于X线组(99.16% vs. 85.83%, χ²=13.330, P<0.01);②操作效率:导管置入操作耗时IC-ECG组较X线组缩短(44.28 ± 5.92 min vs. 64.39 ± 8.76 min, t=20.840, P<0.01);③安全性:并发症发生率IC-ECG组低于X线组(6.67% vs. 16.67%, χ²=5.822, P<0.05);术后24 h疼痛评分(NRS)IC-ECG组低于X线组(2.30 ± 0.80 vs. 3.80 ± 1.10, t=9.443, P<0.01)。结论IC-ECG技术通过生物电阻抗原理实现导管尖端实时动态导航,较传统X线定位可显著提高乳腺癌患者上臂植入式输液港置管精准性,降低血栓等并发症风险,同时提升护理操作效率及患者舒适度,为化疗静脉通路管理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腔内心电图;上臂植入式输液港;导管尖端精准定位;导管相关性并发症;乳腺癌;化疗   
    3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XML><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28754685 false
    更新时间:2025-10-01
    宁夏某三甲医院研究发现,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27.21%,年龄、肥胖、淋巴结清扫数量多、术后感染、放疗、未运动是独立危险因素,为预防提供参考。

    王彩霞, 王艳芸, 邹艳杰, 牛慧颖, 郭侠

    DOI:10.55111/j.issn2709-1961.20250630002
    摘要:目的了解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现状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病例对照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2024年6月就诊宁夏某三级甲等医院136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的风险因素。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乳腺癌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37例,发生率为27.2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未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组相比,年龄、体质指数≥24 kg/m2、术后感染、淋巴结清扫数量≥10个、经历放疗和术后未运动是患者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较大、肥胖、淋巴结清扫数量多、术后感染、术后放疗、术后未运动是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因素,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及区分度,可为早期预防淋巴水肿的发生提供临床借鉴。  
    关键词: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危险因素;回顾性研究;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XML><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28754824 false
    更新时间:2025-10-01
    据最新研究,克罗恩病伴肛周病变患者生存质量分为两潜在剖面,影响因素包括家庭收入、营养风险等。

    张水夏, 吴玉梅, 徐召君, 何思欣, 陈飘

    DOI:10.55111/j.issn2709-1961.20250606001
    摘要:目的探讨克罗恩病伴肛周病变患者生存质量的潜在剖面,分析不同潜在剖面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便利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 303 例克罗恩病伴肛周病变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知觉压力量表(PSS)、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量表问卷(IBDQ)进行调查。以生存质量的四个维度作为外显指标进行潜在剖面分析,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克罗恩病伴肛周病变患者生存质量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克罗恩伴肛周病变患者的生存质量分为2个潜在剖面,包括“低生存质量-社会功能匮乏组”(96.2%)和“高生存质量-情感功能丰富组”(98.8%),2个潜在剖面在社会功能及情感功能方面上存在差异。在二元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有营养风险、是否使用生物制剂、知觉压力是克罗恩病伴肛周病变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克罗恩病伴肛周病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差异性,提示临床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社会功能差的患者,针对性制定护理干预措施,提升此类患者生存质量,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克罗恩病;肛周病变;生存质量;潜在剖面分析   
    3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XML><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28754652 false
    更新时间:2025-10-01
查看更多
0